| 会员登录 | 申请入会 |  
动物研究所 |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联系我们 |  
 
首页 简介 章程 历史沿革 组织机构 国际往来 海峡两岸 科学普及 学术年会 论文集 通讯 获奖荣誉 年度活动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学术交流 > 201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 > 昆虫生态
种群密度对亚洲小车蝗能源物质含量及消耗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5-02-17 |  

高书晶

中国农业科学院草原研究所 呼和浩特 010010

 

亚洲小车蝗Oedaleus asiaticus B.Bienko,是我国北方草原的优势种蝗虫之一,它发生为害早、发生数量大,给农牧业生产造成了极大的损失。亚洲小车蝗具有很强的飞翔能力,尤其是近几年,亚洲小车蝗出现起飞和聚集迁移现象,表现出与飞蝗相类似的聚集迁飞习性,多在夜间飞行具有较强的趋光性。亚洲小车蝗具有较强的飞行能力是导致其在北方草原大面积暴发危害的重要原因之一,但对它飞行危害规律尤其是与飞行相关的生理机制还缺乏研究。为此,我们从制约亚洲小车蝗飞行能力的能源物质人手,对其的能源物质积累及飞行时能源物消耗动态进行研究,为我国亚洲小车蝗的监测预警和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种群密度是影响昆虫生物学和生活史的重要因素之一,种群密度对昆虫的生态型转变有重要影响,如:对东亚飞蝗Locusta migratoria的研究表明飞蝗生态型转变与飞蝗的种群密度有显著的相关性,而且种群密度高低可影响它从群居型向散居型转化的速度;在非洲粘虫Spodoptera exempta(Walker)研究中,幼虫密度可影响其变型,即高密度条件下产生的群居型、低密度产生的散居型以及居于两者之间的中间型。李克斌和罗礼智(1998)研究表明密度不仅影响成虫能源物质的含量,而且也可能影响到成虫能源物质的代谢。亚洲小车蝗是否有群居型与散居型分化?种群密度对其飞行能源物质含量和利用情况有何影响?这些科学问题目前还研究甚少。刘辉(2007)对群居型和散居型东亚飞蝗的飞行能力及能源物质利用情况进行了研究。因此,了解种群密度对亚洲小车蝗生理行为特征的影响,明确其在种群动态中的作用对于了解亚洲小车蝗迁移规律、提高预测预报和综合防治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文对亚洲小车蝗能源物质含量和消耗情况及种群密度对能源物质含量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能源物质含量随成虫日龄的增加而发生变化,初羽化时含量较低,在1013日龄达到最大值,之后开始下降。不同种群密度下亚洲小车蝗同日龄体内能源物质含量存在较大差异,高密度种群甘油酯含量显著的大于低密度种群,亚洲小车蝗飞行过程中主要利用糖类和脂类,但脂类是其远距离飞行的能量保证。

关键词:亚洲小车蝗;飞行;能源物质;种群密度
附件下载:
 
【打印本页】【关闭本页】
 
© 2004-2019 中国昆虫学会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5048953号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挂靠单位: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5号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邮编:10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