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登录 | 申请入会 |  
动物研究所 |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联系我们 |  
 
首页 简介 章程 历史沿革 组织机构 国际往来 海峡两岸 科学普及 学术年会 论文集 通讯 获奖荣誉 年度活动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学术交流 > 201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 > 医学昆虫
长角血蜱耐寒性及对低温驯化的生理适应
  发布时间:2015-02-22 |  

于志军1   路玉兰1,2  杨小龙1  王多1  刘敬泽1*

1. 河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河北省动物生理生化与分子生物学重点实验室  石家庄  0500242. 廊坊师范学院生物系  廊坊  065000

 

   长角血蜱(Haemaphysalis longicornis)是重要的媒介蜱种,广泛分布于我国17个省市,为河北省优势蜱种,主要分布于西部的太行山和北部的燕山山地,国外见于日本、俄罗斯、东亚、澳大利亚及新西兰等国,其生活史各活跃阶段均能侵寄牛、羊等多种脊椎动物,传播多种病原体,严重危害人畜健康。在温带和寒带地区,蜱类对冬季低温的耐受程度是决定其种群地理分布范围和种群扩散能力的重要因素。有关长角血蜱的耐寒性及对冬季低温的适应机制研究严重滞后,为分析长角血蜱种群扩散极限及蜱媒疾病的综合防控带来极大困难。

本文在实验室一系列低温条件下系统研究了长角血蜱的耐寒特性,分析低温驯化对其低温存活率、过冷却点以及脂肪、甘油和蛋白含量等生化物质的影响,以期综合分析其种群地理分布极限、深入了解蜱媒流行病特点并为制定有效的防治措施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长角血蜱成蜱和幼蜱50%致死温度分别为-14 ℃ 和-15 ℃。长角血蜱成蜱和若蜱的识别温度(存活率20%)分别为-16 ℃ 和 -17 。采用热电偶偶联数字检测系统测定了长角血蜱成蜱和若蜱的过冷却点,分别为-18.98±3.65℃和-22.70±1.41℃。若蜱和成蜱均不能在其过冷却点存活,表明其耐寒对策为不耐结冰型。生化物质检测表明,长角血蜱幼蜱和若蜱在0℃冷驯化10d后,其脂肪、甘油和蛋白含量均有所积累,表明其可能通过三种物质共同作用提高其耐寒性。

 

关键词过冷却能力,耐寒性,长角血蜱,生理适应
附件下载:
 
【打印本页】【关闭本页】
 
© 2004-2019 中国昆虫学会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5048953号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挂靠单位: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5号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邮编:10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