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大力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倡导科学方法,培养青少年热爱科学、崇尚科学的意识,更好地打造中国昆虫学会科普品牌,2024年8月16日下午由中国昆虫学会主办的中国昆虫学会第二届科普大讲堂在内蒙古自治区宁城县文化馆开讲,邀请到中国昆虫学会科普工作委员主任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魏永平副教授和首都师范大学任东教授做了两场科普报告。
本次活动由中国昆虫学会、中国昆虫学会科普工作委员会、中国昆虫学会古昆虫专业委员会和内蒙古自治区昆虫学会主办,内蒙古自治区宁城县人民政府、首都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和内蒙古师范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协办。
科普大讲堂由南开大学卜文俊教授主持,中国昆虫学会常务副秘书长孟晓星、动物所研究员朱朝东、内蒙古昆虫学会白晓拴教授、宁城县国家地质公园管理局商景安局长等专家出席了科普大讲堂。来自宁城当地500多位中小学生和家长聆听了报告。科普大讲堂采用图片直播,在线浏览量超过6万。

科普大讲堂现场
中国昆虫学会科普工作委员主任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魏永平副教授做了“蝴蝶——会飞的花朵”科普报告,介绍了蝴蝶的一生,蝴蝶家族及国蝶,蝴蝶养殖,蝴蝶园与蝴蝶博物馆,蝴蝶翅膀上的财富五个方面,全方位介绍了蝴蝶美得让人惊叹的人间精灵。他讲述了蝴蝶的身体结构,如虹吸式口器如何帮助它们吸食花蜜,以及蝴蝶翅膀上的美丽图案和色彩如何吸引异性或作为伪装。为现场观众揭开了蝴蝶生存策略的神秘面纱,也激发了小学生探索昆虫世界的浓厚兴趣。

中国昆虫学会科普工作委员会主任、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魏永平副教授做科普报告
首都师范大学任东教授做了“宁城化石四大发现”科普报告。报告中,他详细介绍了在宁城地区古昆虫研究领域的重大发现:宁城发现了世界上最早的传粉昆虫与传粉模式;发现了最古老的叶状拟态昆虫化石;发现了世界最早的外寄生昆虫和吸血行为;首次复原了1.65亿年前古老昆虫的鸣声,根据螽斯前翅音锉化石成功复原了侏罗纪鸣螽的鸣叫声。任东教授详实有趣的语言引人入胜,让小学生对中国侏罗-白垩纪昆虫的多样性有了更为全面的认知。

首都师范大学任东教授做科普报告
两位科学家的科普讲座极大激发了学生们探索自然的兴趣,完美阐释了“科学家讲科学”的魅力。现场同学们争先恐后的提问,两位专家教授耐心解答。科普讲座贴近自然,贴近生活,让小学生走进昆虫世界,了解到宁城古生物化石宝库的神奇魅力。通过本次科普大讲堂激发了当地青少年探索科学的好奇心,培养了青少年热爱科学、崇尚科学的意识。

小学生争先恐后提问
科普报告结束后,两位专家带领小学生走进宁城国家地质公园博物馆,现场解答学生们的问题。

任东教授在博物馆给小学生现场讲解
中国昆虫学会一直致力于昆虫学的科普工作,通过举办各类科普活动,普及昆虫学知识,提升公众科学素质。此次科普大讲堂的成功举办,不仅展示了昆虫学的魅力,也为推动昆虫学事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2024年8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