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登录 | 申请入会 |  
动物研究所 |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联系我们 |  
 
首页 简介 章程 历史沿革 组织机构 国际往来 海峡两岸 科学普及 学术年会 论文集 通讯 获奖荣誉 年度活动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 > 综合新闻
中国昆虫学会2013年工作总结
  发布时间:2014-03-07 |  
2013年,中国昆虫学会在中国科协和学会理事会的领导下,在各省市昆虫学会、各工作委员会和专业委员会的支持下,学会工作在各个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现总结如下:

  一、学术交流活动
  2013年,中国昆虫学会组织出席和召开了1次国际会议,共计300多人参加,交流论文236篇。4次全国会议:中国昆虫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中国农业昆虫学与昆虫生态学发展战略高级研讨会、杀虫剂毒理与害虫抗药性高层论坛、第十届全国蜱螨学术讨论会。参会人员820多人,提交论文146篇,交流论文375篇。 
  1.国际学术交流
  第四届国际昆虫生理生化与分子生物学学术研讨会议(The Four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f Insect Physiology, Biochemistry and Molecular Biology, IPMB2013)暨第十届全国昆虫生理生化与分子生物学学术会议(The Tenth Chinese Conference of Insect Physiology, Biochemistry and Molecular Biology)于2013年6月15~19日在南京农业大学召开。昆虫生理生化与分子生物学学术会议是在中国召开的国际昆虫学术前沿会议,旨在促进交流、探讨未来发展方向、推动科研学术进步、建立合作伙伴关系。IPMB会议每2年举办一次。本次会议由中国昆虫学会昆虫生理生化与分子生物学专业委员会主办,南京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承办,江苏省昆虫学会、南京农业大学农业部华东农作物有害生物治理实验室、浙江大学农业部农业昆虫学重点实验室协办。本次大会以“基因组时代的昆虫生理生化与分子生物学研究”为主题,采用大会主题报告(30分钟)、专题报告(20分钟)、青年学术报告(15分钟)和墙报的形式,从昆虫生理学和分子生物学,昆虫生理生态学,昆虫分子毒理学和昆虫分子药理学,昆虫基因组学和生物信息学,昆虫化学感受,昆虫几丁质,昆虫免疫等领域进行广泛、深入的交流。这7个主题包含昆虫学经典学科以及前沿发展学科,具有广泛性和代表性。出席会议代表有300多人,共计安排口头报告126个,墙报85个,收录摘要236篇。自6月16~17日上午及18日下午,由28位特邀嘉宾分别作了4场密集而精彩的大会主题报告,会议气氛极其热烈,专家们就众多领域的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17日下午、18日上午,共安排了7场分会场报告,46位国内外学者和52位研究生进行了专题报告和青年学术报告,在专家的指导下,都表示受益良多。会议还展出了85幅墙报,与会代表对墙报内容进行了广泛的交流与讨论。闭幕式对获优秀学术报告奖的10名研究生及优秀墙报奖的10名研究生进行了表彰。经中国昆虫学会昆虫生理生化与分子生物学专业委员会磋商决定,第五届国际昆虫生理生化与分子生物学学术研讨会议暨第十一届全国昆虫生理生化与分子生物学学术会议将于2015年在中山大学举办。
  2. 国内学术交流
  2.1 中国昆虫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 于2013年10月15~18日在贵州省贵阳市林城万宜酒店隆重召开。此次会议由中国昆虫学会主办,贵州省科学技术协会、贵州大学和贵州省昆虫学会协办。来自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从事科研、教育和应用推广工作的600多名专家、学者、在读研究生出席了这次年会。会前共收到论文摘要106篇,会议开幕式颁发了中国昆虫学会第六届青年科学技术奖。年会安排了6人做大会报告:1. 陈学新(浙江大学教授):植物-天敌支持系统;2. 沈 杰(中国农业大学教授):纳米材料在昆虫学中的应用;3. 王四宝(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研究员):利用昆虫共生菌阻断疾病传播的研究;4. 孙江华(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研究员):信息化合物介导的红脂大小蠹入侵机制;5. 金道超(贵州大学副校长、教授):蜱螨学研究的若干热点;6. 栾云霞(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副研究员):低等六足动物的分子进化。本次年会组织分组讨论会一天,分为昆虫生理生化;昆虫分类、古昆虫与青工委;昆虫生态与农业昆虫;生物防治与药剂毒理;林业昆虫与资源昆虫;城市昆虫、医学昆虫与蜱螨;外来入侵7个专业组。各专业组报告由各专业委员会主任负责组织安排,以特邀报告和自由申请报告相结合的方式构成,共有172位昆虫学者做了分组报告。展现了本学科领域的最高水平,给青年昆虫学家提供了学习和交流的机会。大会经过2天热烈而富有成效的学术活动后,于10月17日下午18时举行各分组讨论会总结汇报和闭幕晚宴。经过全体代表、工作人员及志愿者的共同努力,中国昆虫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圆满完成了预定任务,会议在热烈的掌声中圆满闭幕。
  2.2 中国农业昆虫学与昆虫生态学发展战略高级研讨会 2013年8月21~22日,由中国昆虫学会农业昆虫学专业委员会与中国昆虫学会昆虫生态学专业委员会主办,浙江大学昆虫科学研究所、嘉兴市农业发展投资有限公司、嘉兴市植物保护学会承办举行的“中国农业昆虫学与昆虫生态学发展战略高级研讨会”于嘉兴市圆满举行。来自中国昆虫学界特别是昆虫生态学和农业昆虫学界的近四十位专家学者,同聚一堂,交流研究成果、共商我国未来农业昆虫学与昆虫生态学发展大计。主持人戈峰研究员强调,此次会议是中国昆虫学界重要的里程碑,会议不仅要对国内专业会议的发展策略进行讨论,还要针对未来加强国际合作、召开系列国际会议及举行学术性论坛等重大问题进行讨论协商。中国昆虫学会两个专业委员会会议在嘉兴举行,对于嘉兴学术方面是个很大的推动。
  2.3 杀虫剂毒理与害虫抗药性高层论坛 2013年11月21~23日,由中国昆虫学会药剂毒理专业委员会主办,华东理工大学承办的“杀虫剂毒理与害虫抗药性高层论坛会议”在上海举行。来自全国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30余名专家出席了此次论坛。华东理工大学的钱旭红院士、药剂毒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张友军研究员、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会议承办单位负责人华东理工大学的李忠教授出席了本次会议并致辞。专业委员会主任张友军研究员主持了会议的开幕式。本次高层论坛会议共邀请10位从事药剂毒理和害虫抗药性的专家作学术报告,专家们围绕着新药剂的设计与创制、害虫抗药性发展与治理这一主题,给与会代表们展现了近年来本学科研究的最新进展和最新成果。上午会议由本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张友军研究员主持。来自中国农业大学的高希武教授、南京农业大学的韩召军教授和吴益东教授、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的邱星辉研究员分别就“我国瓜(棉)蚜抗药性研究”、“水稻害虫抗药性研究进展”、“棉铃虫抗药性研究进展”和“细胞色素P450介导昆虫抗药性的分子机制”重要害虫的抗药性及其机制方面作了大会报告。下午会议由本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吴益东教授主持,来自华东理工大学的李忠教授、大连理工大学的杨青教授、华中师范大学的杨光富教授、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的张友军研究员、西南大学的何林教授、华东理工大学的邵旭升副教授等分别做了“顺硝烯新烟碱杀虫剂分子设计与作用机制”、“超越昆虫蜕皮机制—农药靶标的发展与作用”、“具有新作用机制的二氯丙烯类杀虫剂研究”、“碱性磷酸酶下调导致小菜蛾对Bt毒素Cry1Ac的抗药性”、“GABA负反馈调节机制介导的朱砂叶螨抗药性机制研究”和“昆虫烟碱乙酰胆碱受体:杀虫剂的直接或间接靶标”的大会报告。会议现场热烈而隆重,与会专家们针对我国新型药剂创制及害虫抗药性的研究等问题畅所欲言,进行了热烈而深入的研讨。最后,来自华南农业大学的钟国华教授就筹备2014年8月5-7日在广州召开的第一届药剂毒理国际学术研讨会的相关事宜进行了汇报,并就若干问题与本专业委员会进行了探讨和梳理。本次论坛通过学术思想的碰撞与交流,与会专家普遍反应收获颇丰,并认为该高层论坛有力地促进了我国药剂毒理及害虫抗药性研究领域的发展。 
  2.4 第十届全国蜱螨学术讨论会 中国昆虫学会第十届全国蜱螨学术讨论会于2013年11月15~18日在重庆北碚的西南大学召开,来自全国相关高校和科研院所的150名代表参加了大会。会议邀请了金道超、刘敬泽、洪晓月、吴伟南、何林、徐学农、斉藤裕(日本北海道大学)、张建萍、丁伟、张艳璇10位专家做了大会报告,介绍了当今蜱螨学各个领域里的最新研究进展或各自研究领域的最新成果,报告内容新颖、生动,既有蜱螨与昆虫之间关系、共生菌研究、叶螨亚社会结构、叶螨种间竞争等基础研究的报告,也有植绥螨应用、朱砂叶螨抗性、植物源杀螨剂等应用基础或应用研究的报告。大会报告后,会议分为农林蜱螨组与医学蜱螨和分类2个组进行,35名代表做了分组报告。会议的整体学术水平高,交流气氛浓厚,集中展现了第九届全国蜱螨学术讨论会(2009年11月,南京农业大学)以来我国在蜱螨学方面的研究进展,其中在叶螨和蜱的内寄生菌分子作用机制、叶螨抗药性分子机理、蜱生理生态学、植绥螨应用以及水螨和瘿螨分类等领域在国际上有较为重要的影响,达到国际先进或领先水平。

  二、古昆虫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 
  科学研究和学术交流 据不完全统计,2013年我国学者发表的古昆虫学研究论文70余篇,其中SCI论文50余篇。其中在生物学著名刊物Current Biology(当代生物学)、Systematic Entomology 、Journal of Systematic Palaeontology、PLoS ONE的发表论文已达10篇。我国古昆虫学研究的成果和影响力在国际古昆虫学研究中取得令世人瞩目的成绩。我国已经成为国际上古昆虫学研究中心之一。
  我会会员高太平博士在任东教授的指导下在跳蚤的早期演化研究工作上取得了新的突破,引起了国内外同行的广泛关注。研究表明:外寄生跳蚤在白垩纪早期时就发生了不同的分化。在中国东北中生代发现的新的跳蚤化石标本,展现了跳蚤类昆虫从最古老的形态演化为现生跳蚤的过渡形态特征,而这些古老跳蚤有可能寄生于同时代的翼龙身上。这一研究成果于2013年6月27日发表于《Current Biology》(当代生物学),标题为:New transitional fleas from China highlighting diversity of Early Cretaceous ectoparasitic insects(来自中国的过渡类群跳蚤展现了早白垩纪外寄生昆虫的多样性)。

  三、Insect Science 国际影响力提升计划 2013年Insect Science获得中国科协优秀国际科技期刊奖三等奖,在该项目的资助下,刊物的国际影响力有大幅度提升。2013 年Insect Science的影响因子达到1.786,在国际昆虫学期刊中排名前27.6%(24/87)。同年,被国际著名数据库Medline收录,Medline是国际最权威的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被此数据库收录必将扩大Insect Science的国际影响,这是刊物发展的又一里程碑。Insect Science被评为2013年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在提升期刊国际影响力方面,2013年Insect Science编辑部主要完成的工作任务:(1)吸引优质稿源,提升刊物的学术质量。编辑部加强对学术专刊与学术专栏的组织。2013年出版学术专刊1期:Insect RNA Interference;学术专栏3期,分别是:Insect molecular toxicology and chitin metabolism;Insect, plant and environment interaction 和Biology, impact and management of the imported fire ants。学术专刊,专栏的稿件为邀请稿件,共有26篇稿件,占2013年全年出版量35.6%。这将有力地提升Insect Science学术影响力。(2)改组编委会,提高办刊水平。2013年完成编委换届,吸引更多国内、国际优秀科学家加盟编委会。新一届编委43人,国际编委占67%。(3)加强会议宣传,增强刊物的国际显示度。编辑部积极与国际、国内学术会议合作,通过会议赞助形式发放刊物宣传页、纪念品,免费赠阅样刊,进行期刊宣传。进行宣传的学术会议有第3届国际蚊虫及蚊媒病监测和防治大会,第9届国际蚜虫学大会,第4届国际昆虫生理生化与分子生物学会议,第2届国际生物入侵大会,第11届国际直翅目昆虫学大会。并与国际蚜虫学大会达成协议出版会议专集。(4)加强论文推送服务。为作者提供检索服务,为读者发送当期目录及全文链接,提高载文的阅读与引用。对于本刊作者,我们定期检索其论文的被引用次数,并将这些信息反馈给作者,增加他们的引用论文的意识,使他们关注自己论文的引用。另一方面,我们将本刊近年发表的论文按主题聚类,将目录发给相关的研究组,希望能引起更多的关注。整理全球在研昆虫学作者信息,发送当期目录及全文链接。

  四、编辑学术期刊 学会主办的《昆虫学报》、《应用昆虫学报》、《Insect Science》、与中国动物学会合办《动物分类学报》、《寄生虫与医学昆虫学报》五种期刊,共发行25800册,发表文章713篇,圆满完成了全年的出版任务。
  《昆虫学报》学术影响力继续提高,学报自建网站www.insect.org.cn累计浏览量已逾298万次,单篇论文全文pdf最高下载量为6380次,单篇论文摘要最高点击量为7273次;2篇论文入选2012年度“领跑者5000——中国精品科技期刊顶尖学术论文”即“2012年度F5000”论文。在总被引频次、影响因子和综合评价总分等期刊评价主要指标上均在昆虫学、动物学类期刊中排名第一,在全部1994种核心期刊中的综合评价总分排名为第36名,并入选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评选的“2012年中国百种杰出学术期刊”。
  《应用昆虫学报》在期刊影响和收录情况:中国科技信息所的引证报告影响因子为0.517,总被引频次为1772,影响因子和总被引频次都较去年有所提高。是国内各大数据库和国外著名数据库(英国《动物学记录》、美国《化学文摘》、俄罗斯《文摘杂志》及俄罗斯全俄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昆虫学文摘》等)的源期刊。   Insect Science 国际影响力提升:2013 年Insect Science的影响因子达到1.786,在国际昆虫学期刊中排名前27.6%(24/87)。
  《动物分类学报》期刊收录情况:继续被俄罗斯文摘、美国生物学文摘、日本技术文献速报、英国的国际农业与生物科学研究中心和动物学记录等国际著名检索机构收录。2010年被美国剑桥科学文摘社收录。《动物分类学报》继续被中国引文数据库收录。2013年继续采用网络投稿系统进行稿件管理,加强了与作者的互动,使读者和作者及时了解论文信息和稿件的处理状态。继续全文上网,基本上与纸版同步。方便读者及时得到所需要的文献,加快了信息的传播。2010年3月网站开始运行到目前为止,网站的总点击率为1万余次,从2012年年的日点击率约800余次/日,2013年上升到约近1860余次/日,外籍同行向本刊索取文献时,他们可以从网站及时下载,扩大了期刊的影响。为与国际期刊进一步接轨,让学报更好的与国际同行进行交流, 2013年经过编委会的讨论和征求全体编委的意见,大多数编委同意《动物分类学报》由原来的中文版改为英文版。期刊的英文名改为Zoological Systematics,中文名不变。经过申报和审批,《动物分类学报》改为英文版手续已经全部办好,拟于2014年1月《动物分类学报》英文版正式出版。

  五、科学普及 中国昆虫学会的科普工作,紧紧围绕在昆虫相关知识的传播与普及方面开展工作,2013年重点关注了科普讲座进校园(大学)、中学生昆虫爱好者走进昆虫博物馆、社会关注相关热点“生物入侵预防”等。截至2013年11月,综合开展各类科普培训15次,直接受众人数5948人,涉及包括台湾在内的8省区50多个单位和社会公众组织。
中国昆虫学会科普工作委员会主任张润志研究员通过对生物(害虫)入侵知识的讲座与报告,促进了海南省防控入侵害虫红火蚁、扶桑绵粉蚧等的工作。通过调研提出的“吉林发现马铃薯甲虫重大入侵生物疫情,建议采取紧急防控措施”建议报告,得到李克强总理、刘延东副总理和汪洋副总理的重要批示和农业部、吉林省政府的高度重视的采纳。

  六、学会建设 完成了学会在科协和民政部的备案工作:第九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关于学会秘书长以上人选变更、各分支机构变更、学会地址变更。召开了2次全国理事会;2次在京常务理事会。主要内容有:传达中国科协文件精神;总结2012年学会工作;审批2013年学会工作计划;汇报分支机构成立情况并讨论通过九届理事会各分支机构人选;讨论确定中国昆虫学会2013年年会大会报告人选及题目;评审中国昆虫学会第六届青年科技奖;推荐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候选人;汇报2012年学会工作情况和2013年会筹备情况:加强分支机构的管理工作; 编辑出版中国昆虫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筹备、组织和实施中国昆虫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全年共编辑出版1本论文摘要集,发行600册,发表文章106篇;编辑出版了第36期《中国昆虫学会通讯》;完成了民政部学术团体年检和审计工作。
附件下载:
 
【打印本页】【关闭本页】
 
© 2004-2019 中国昆虫学会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5048953号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挂靠单位: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5号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邮编:100101